2023
布面丙烯、油漆、马克笔、粉笔、蜡笔
200 x 160 cm x 2
2019
斯库拉 —— 一块碎片
单频录像(高清、彩色、有声)
16:42
Vimeo 密码: whitespace
__________________
录像《斯库拉 —— 一块碎片》是一部综合了故事讲述与《战舰》绘画之抽象迷彩
的多层蒙太奇。动态的特写镜头来源于《战舰》绘画系列,并融合了虚拟的海
天之景、来源于电脑屏保的雷声以及二战中的历史影像。
电脑生成的声音朗读出来自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选段,其中包括了奥德修
斯之子特勒马科斯,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警示奥德修斯注意海怪斯库拉的
女神喀耳刻,以及奥德修斯不幸遭遇的海怪斯库拉等相关情节。录取自《战舰》
绘画的细节动态地融合了来自1941 年的电影档案。于电影档案中,传奇的英国
战舰“Hood”与德国战舰“Bismarck”发生了灾难性碰撞,并以两艘战舰解体
告终。
悲剧性、英雄主义、暴力与胜利美学是二战与荷马神话中的共同主题。
斯库拉成为了死亡与毁灭的象征——这一抽象怪兽所具有的势不可挡的动态展
现在了绘画的抽象与拼贴影像的扭曲中。当镜头“飞过”画布,如同绘制一幅
想象中的地形图。
连同《战舰》系列,这一录像旨在反映战争机器的技术美学及其再现。作品关
心的问题在于,历史中这样的事件或神话应如何被再次讲述——叙事在令人动
容的悲悯之情以及当下诡异抽离又世俗的技术工具间平衡摆荡。
2017
穿越欧洲
简策 & 程昱峥
2017
A Book Edition 出版,柏林
120 页,纸上丙烯,软装,14.5 x 21 cm
ISBN 978–3–947295–00–5
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家简策和程昱峥的合作项目《穿越欧洲》是一组共60幅纸上丙烯作品,从第一幅直接临摹2014年的欧盟政治地图开始,每位艺术家都以对方完成的上一副为范本,依次临摹。在两个月不断熟练的合作过程中,欧盟地图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完全脱离其原本政治含义的图案——正如地图是抽象化的世界,而抽象化的地图则是绘画。
2017
哨兵 (1)
2017
布面丙烯、油漆、马克笔、粉笔、蜡笔
230 x 200 cm
透视图:“The Second Self“ 展览现场, Peres Projects,柏林,2017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有关古怪、超自然战斗机器的变形绘画,似乎竭力地进入观者的空间中,并同时消解进抽象并融入背景当中。始自文艺复兴的传统技术与 VR 游戏技术的 动态视觉体验相融合。
它们令人困惑的视角挑战了观众由前方观看静态图像的习惯,其方法是让观众在展览空间中搜寻合适的“视点”的方式。大部分的情况下,这些遮蔽的位置是在柱体的后面或者在拐角处——由此,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在模拟空间中重演了当下炙手可热的虚拟交互游戏体验。
2017
哨兵 (2)
2017
布面丙烯、油漆、马克笔、粉笔、蜡笔
230 x 200 cm
透视图:“The Second Self“ 展览现场, Peres Projects,柏林,2017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有关古怪、超自然战斗机器的变形绘画,似乎竭力地进入观者的空间中,并同时消解进抽象并融入背景当中。始自文艺复兴的传统技术与 VR 游戏技术的 动态视觉体验相融合。
它们令人困惑的视角挑战了观众由前方观看静态图像的习惯,其方法是让观众在展览空间中搜寻合适的“视点”的方式。大部分的情况下,这些遮蔽的位置是在柱体的后面或者在拐角处——由此,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在模拟空间中重演了当下炙手可热的虚拟交互游戏体验。
2017
哨兵 (3)
2017
布面丙烯、油漆、马克笔、粉笔、蜡笔
230 x 200 cm
透视图:“The Second Self“ 展览现场, Peres Projects,柏林,2017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有关古怪、超自然战斗机器的变形绘画,似乎竭力地进入观者的空间中,并同时消解进抽象并融入背景当中。始自文艺复兴的传统技术与 VR 游戏技术的 动态视觉体验相融合。
它们令人困惑的视角挑战了观众由前方观看静态图像的习惯,其方法是让观众在展览空间中搜寻合适的“视点”的方式。大部分的情况下,这些遮蔽的位置是在柱体的后面或者在拐角处——由此,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在模拟空间中重演了当下炙手可热的虚拟交互游戏体验。
2017
哨兵 (4)
2017
布面丙烯、油漆、马克笔、粉笔、蜡笔
230 x 200 cm
透视图:展览现场, “The Second Self”, Peres Projects,柏林,2017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有关古怪、超自然战斗机器的变形绘画,似乎竭力地进入观者的空间中,并同时消解进抽象并融入背景当中。始自文艺复兴的传统技术与 VR 游戏技术的 动态视觉体验相融合。
它们令人困惑的视角挑战了观众由前方观看静态图像的习惯,其方法是让观众在展览空间中搜寻合适的“视点”的方式。大部分的情况下,这些遮蔽的位置是在柱体的后面或者在拐角处——由此,以一种讽刺的方式在模拟空间中重演了当下炙手可热的虚拟交互游戏体验。
2016
导览(委拉斯凯兹)
1 – 导览(委拉斯凯兹),2016
布面丙烯、喷漆、马克笔
180 x 200 cm
2 – 透视图:展览现场 “大幻影” ,空白空间,北京,2016
3 – 空白空间展厅标意图:
红色 —— 墙上作品
绿色 —— 观看透视图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组布面作品由 7 件相连的变形图组成,展现了绘画史中不同的经典之作。这些图型提取自网络中不完美的数字图像,并进一步转换及扭曲为变形图像 (anamorphoses)。七个位置被标注在展览房间的地面上,提示观者站在特定点位以计算好的位置观看下一副绘画。这样的引导为图像提供了“正确的观看”,但也可能因为观众的游移而被忽略。
通过引导观众在展览中的走动,这一装置质疑了观看和阐释绘画的“正确方式”这一概念,以及我们与遍布数码世界中的艺术作品间陌生而又熟悉的关系。
2016
导览(塞尚)
1 – 导览(塞尚),2016
布面丙烯、喷漆、马克笔、彩铅、蜡笔
130 x 180 cm
2 – 透视图:展览现场 “大幻影” ,空白空间,北京,2016
3 – 空白空间展厅标意图:
红色 —— 墙上作品
绿色 —— 观看透视图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组布面作品由 7 件相连的变形图组成,展现了绘画史中不同的经典之作。这些图型提取自网络中不完美的数字图像,并进一步转换及扭曲为变形图像 (anamorphoses)。七个位置被标注在展览房间的地面上,提示观者站在特定点位以计算好的位置观看下一副绘画。这样的引导为图像提供了“正确的观看”,但也可能因为观众的游移而被忽略。
通过引导观众在展览中的走动,这一装置质疑了观看和阐释绘画的“正确方式”这一概念,以及我们与遍布数码世界中的艺术作品间陌生而又熟悉的关系。
2016
导览(丢勒)
1 – 导览(丢勒),2016
布面丙烯、马克笔、粉笔
130 x 190 cm
2 – 透视图:展览现场 “大幻影” ,空白空间,北京,2016
3 – 空白空间展厅标意图:
红色 —— 墙上作品
绿色 —— 观看透视图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组布面作品由 7 件相连的变形图组成,展现了绘画史中不同的经典之作。这些图型提取自网络中不完美的数字图像,并进一步转换及扭曲为变形图像 (anamorphoses)。七个位置被标注在展览房间的地面上,提示观者站在特定点位以计算好的位置观看下一副绘画。这样的引导为图像提供了“正确的观看”,但也可能因为观众的游移而被忽略。
通过引导观众在展览中的走动,这一装置质疑了观看和阐释绘画的“正确方式”这一概念,以及我们与遍布数码世界中的艺术作品间陌生而又熟悉的关系。
2016
导览(波尔克)
1 – 导览(波尔克),2016
布面丙烯、马克笔、彩铅、蜡笔
150 x 180 cm
2 – 透视图:展览现场 “大幻影” ,空白空间,北京,2016
3 – 空白空间展厅标意图:
红色 —— 墙上作品
绿色 —— 观看透视图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组布面作品由 7 件相连的变形图组成,展现了绘画史中不同的经典之作。这些图型提取自网络中不完美的数字图像,并进一步转换及扭曲为变形图像 (anamorphoses)。七个位置被标注在展览房间的地面上,提示观者站在特定点位以计算好的位置观看下一副绘画。这样的引导为图像提供了“正确的观看”,但也可能因为观众的游移而被忽略。
通过引导观众在展览中的走动,这一装置质疑了观看和阐释绘画的“正确方式”这一概念,以及我们与遍布数码世界中的艺术作品间陌生而又熟悉的关系。
2016
导览(斯特拉)
1 – 导览(斯特拉),2016
布面丙烯、喷漆、马克笔、蜡笔
300 x 450 cm
2 – 透视图:展览现场 “大幻影” ,空白空间,北京,2016
3 – 空白空间展厅标意图:
红色 —— 墙上作品
绿色 —— 观看透视图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组布面作品由 7 件相连的变形图组成,展现了绘画史中不同的经典之作。这些图型提取自网络中不完美的数字图像,并进一步转换及扭曲为变形图像 (anamorphoses)。七个位置被标注在展览房间的地面上,提示观者站在特定点位以计算好的位置观看下一副绘画。这样的引导为图像提供了“正确的观看”,但也可能因为观众的游移而被忽略。
通过引导观众在展览中的走动,这一装置质疑了观看和阐释绘画的“正确方式”这一概念,以及我们与遍布数码世界中的艺术作品间陌生而又熟悉的关系。
2016
导览(蒙德里安)
1 – 导览(蒙德里安),2016
布面丙烯、马克笔、彩铅、蜡笔
140 x 140 cm
2 – 透视图:展览现场 “大幻影” ,空白空间,北京,2016
3 – 空白空间展厅标意图:
红色 —— 墙上作品
绿色 —— 观看透视图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组布面作品由 7 件相连的变形图组成,展现了绘画史中不同的经典之作。这些图型提取自网络中不完美的数字图像,并进一步转换及扭曲为变形图像 (anamorphoses)。七个位置被标注在展览房间的地面上,提示观者站在特定点位以计算好的位置观看下一副绘画。这样的引导为图像提供了“正确的观看”,但也可能因为观众的游移而被忽略。
通过引导观众在展览中的走动,这一装置质疑了观看和阐释绘画的“正确方式”这一概念,以及我们与遍布数码世界中的艺术作品间陌生而又熟悉的关系。
2016
导览(杜尚)
1 – 导览(杜尚),2016
布面丙烯、喷漆、马克笔、彩铅、蜡笔
120 x 450 cm
2 – 透视图:展览现场 “大幻影” ,空白空间,北京,2016
3 – 空白空间展厅标意图:
红色 —— 墙上作品
绿色 —— 观看透视图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组布面作品由 7 件相连的变形图组成,展现了绘画史中不同的经典之作。这些图型提取自网络中不完美的数字图像,并进一步转换及扭曲为变形图像 (anamorphoses)。七个位置被标注在展览房间的地面上,提示观者站在特定点位以计算好的位置观看下一副绘画。这样的引导为图像提供了“正确的观看”,但也可能因为观众的游移而被忽略。
通过引导观众在展览中的走动,这一装置质疑了观看和阐释绘画的“正确方式”这一概念,以及我们与遍布数码世界中的艺术作品间陌生而又熟悉的关系。
2014
半幅画 (J) / (Q)
半幅画 (J)
2014
画布上丙烯、马克笔、彩铅
190 x 130 cm
半幅画 (Q)
2014
画布上丙烯、马克笔、彩铅
190 x 130 cm
2010
马可波罗 — 旅游手册
2010, 简策, Andrew James Art 安杰当代艺术画廊, 上海, 2010, 52 页, 软装, 21 x 14 cm
艺术家书籍以及2010年在Andrew James Art举办的个展《玛可·波咯 — 旅游手册》展览画册,JIA Shanghai 驻留项目。
__________________
The Marco Polo travel guide series is especially popular among German tourists and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ir curiosity about foreign places and cultures. For my Shanghai project, I took this guidebook as a manual and strictly followed each sightseeing recommendation like a good tourist, while learning about my own country of origin through foreign eyes.
The photos and materials collected along the way resulted in a large number of paintings, drawings and collages, part of which were used to create this new Marco Polo guidebook – a fragmentary and ironic recount of my personal “Shanghai experience”.
目录
I. Bund
1. The Shanghai Club
2. Old Lady On the Bank
3. Custom House
4. Peace Hotel
5. Chaplin Was Here (1-2)
6. Bank of China
7. Shanghai Mansions
II. The Old Town
8. The Old Town
9. My Itinerary
10. Chinese Garden (1)
11. Chinese Garden (2)
III. French Concession
12. Tricolore
13. Sun Yatsen Lived Here
14. Arts and Crafts Museum
15. Morris Estate
16. Fuxing Park (1-3)
IV. Pudong
17. High Buildings
18. View From Above
19. Pudong As Seen From Cheng Huang Miao
20. View From the Pearl Tower
21. Skyline
V. Culture
I – Natural History
22. Where They Come From
23. How They Lived
24. How It Was (1)
25. How It Was (2)
26. New Species (2)
27. New Species (3)
28. Chinese Birds (1)
29. Chinese Birds (2)
30. Chinese Birds (3)
II – Culture and Habits
31. Family Life (1)
32. Family Life (2)
33. Their Galleries (ShanghART)
34. Their Galleries (M50)
35. Their Religion
36. Their Women
III – Cuisine
37. Their Food (1)
38. Their Food (2)
39. Their Food (3)
40. Their Food (4)
41. Dessert (1)
42. Dessert (2)
VI. General Advice for Travellers
43. Don’t Eat
44. Never Buy Bootlegs
45. Never Get Into a Taxi Without an Address
46. Never Underestimate the Traffic